水产养殖户提高鱼病**效果的要领

          养殖中几个应注意的环节

          清淤消毒

          易发病池多数是多年养殖的老池塘,这类池塘已多年不清塘,淤泥普遍较厚,容易导致病原体滋生,所以,做好池塘的清淤消毒工作很重要。要进行干塘清淤(底泥10厘米为宜)、冷冻、暴晒后,再用生石灰(150~200千克/ 亩)清塘消毒。

         合理放养

          选择健康的苗种,建议从原(良)种场选购。1)苗种消毒。一般情况下,由于养殖户的防病意识薄弱,鱼苗种未经消毒就下塘,这也是引起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,所以在引进苗种时,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。2)控制放养密度。不少养殖户认为放养的鱼种愈多,产量就愈高,于是人为的高密度放养。其实不是,密度过大会造成环境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,鱼容易患病,饵料系数明显上升等等。所以,必须科学合理的搭配放养,控制适当的密度。

          科学投饵

          要按照“四定”原则投喂,选用与养殖鱼类相适合的饲料,注意饲料的粒度与鱼的大小相适应,饲料的清洁度与养殖品种相适应,及时清除鱼类吃剩的残渣,经常对食场进行消毒。

         水质管理

          目前,鱼池施肥量普遍偏多,且投放大量未经发酵的**肥,造成鱼池水质恶化。一方面促进了病原微生物的滋生;另一方面造成易缺氧,引起鱼类大批死亡。针对此类池塘,在养殖过程中,一方面应多使用增氧机或增氧剂进行增氧,另一方面可使用微生物制剂或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,降低水中的有害物质。

         提高鱼病**效果的要领

         养殖户需要及时发现和正确诊断鱼病

    水产养殖过程中不但要求养殖户能够及时发现鱼病,而且还要能够准确诊断鱼病,以便为后续**提供加有利条件,尽较大可能发挥**效果。及时发现鱼病,并提出有效的**方法,是提高**效果的较佳途径。在鱼病高发期,养殖户需要全身心投入到养殖,加强水产养殖管理,定期巡塘,增加监测次数,提高水质,时刻注意变化。一旦鱼类疾病爆发的前兆,会出现鱼儿进食困难,体色发生改变,*自游走,甚至出现个别鱼死亡。一旦养殖户疏忽没能及时发现问题,将会爆发大面积死亡。相反,如果养殖户在发现死鱼时进行了及时抢救,采取适当措施将大大降低损失。

         此外,还应鼓励养殖户多深入学习和了解鱼病防治的相关知识,不断新鱼病检测的硬件设施,如若出现无法判断的鱼病,应立刻求助专业技术人员。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应根据鱼病的种类、发病阶段和生活环境,判断预测鱼病的发病缘由,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**。除使用药物外,还应配合生物制剂,改善水质。全面提高鱼病**效果。

          科学合理选择药品

          确诊后,有必要使用相应的药物。为了有效提升鱼病的**效果,养殖户应根据养殖环境和病鱼品种科学、合理的选择药物。不要盲目采用其他人的方法,滥用药物。同一鱼病,环境和时间发生改变,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。在养殖户可以承受的价格范围内,选择容易获得的药品。使用混合药物时,要注意避免不良反应,如漂白粉、硫酸铜和生石灰不能同时使用。同时,要注意药品是否会影响水的质量或影响人体健康。

          水产养殖户必须准确控制药品数量

          必须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,一旦过有效剂量后,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。然而,药物剂量过小,则**效果会大大降低,鱼病也不会得到有效缓解。过多的剂量会对水和鱼造成损害。使用前应先检测水温和气温,较佳用药时间是上午九点到十点,或者从15 点到16 点这两个时间段。值得注意的是高温会加大药物使用风险。药物剂量的判断是参照池塘的具体情况,以及水量和池塘大小计算而定的。水的测量精度是养殖户需要测量的,可以做准确的测量。同时养殖户大多数都会怕麻烦,采用估算的方法,很难控制好所用药物达到**范围内的精准,保证在有效剂量范围内这点很难做到。药物应用主要是全池式泼洒。为了保证鱼病防治效果,养殖户需要根据用药情况准确配比,根据池塘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用药方式。如果长期不能适量的使用药物,会加大鱼病发生的概率,一旦发生,规模会不断扩大,造成鱼类产量下降。只有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,才能提升鱼病的**效果。

          结束语

          总之,养殖户平时要多学习和了解鱼病发生的原因,能够做到及早发现,及早**,正确的选取药物并控制药物使用剂量,较大限度的发挥鱼病的**效果,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收益,提高水产的产量,推动水产养殖业的长足发展。


    清远市清城区港兴水产养殖场专注于加洲鲈鱼苗,淡水鱼苗批发,黑鱼苗价格,鲫鱼苗批发,桂花鱼苗,军鱼苗等

    推荐阅读
关于八方 | 八方币 | 招商合作 | 网站地图 | 免费注册 | 一元广告 | 友情链接 | 联系我们 | 八方业务| 汇款方式 | 商务洽谈室 | 投诉举报
粤ICP备10089450号-8 - 经营许可证编号:粤B2-20130562 软件企业认定:深R-2013-2017 软件产品登记:深DGY-2013-3594
著作权登记:2013SR134025
Copyright © 2004 - 2024 b2b168.com All Rights Reserved